這篇包含影片的深入報導今天在《紐約時報》(New York Times)、《NBC》和《公共廣播電台》(NPR)刊登或播出,在台灣是由《中央社》發布。
印度自三月尾實施封城措施以來,全國企業停工停產接近四個月,雖然少部分行業獲政府批准復工,但仍有數以十萬計的農民工被裁,他們無法再負擔起城市裡高昂的租金和生活成本,只好返鄉,嘗試透過復耕自給自足。為確保返鄉的人在途上有足夠的食物,樂施會在印度多個交通交匯處設置流動食物供應車,向長途跋涉返家的人派發水和熱食,並為傷病者提供基本治理。
以印度為例,全國有接近1億4千萬名農民工,大部分從事體力勞動行業。」經濟前景不明朗,他道出了很多貧窮人的憂慮。疫情期間,阿雯丈夫收入下跌近兩成,家庭經濟狀況更加拮据。本地疫情反彈,全球疫情亦未消退,直至七月初,多個美洲、南亞及非洲國家的單日確診數字依然屢創新高,疫情未受控,對經濟的影響亦愈見不明朗。在一些發展中國家,尤其是對以工業和農業為主要經濟動力的國家,政府財力有限未能為受影響的企業及勞工提供支援,許多低技術工人被裁後頓時生計不保,就算決定另覓出路,但卻荊棘滿途。
各地政府有責任開創利民紓困的新措施,主動扶失業工友一把,讓他們渡過逆境後重回勞動市場,能夠自力更生。非洲︰貧窮人憂染病前已餓死除了南亞,非洲的情況同樣嚴峻雖然Kapa關閉了,但民答那峨地區仍有10多個類似的組織持續運作,提供成員30%-400%的報酬,沒錯
一個舉動驚醒夢中人,有些人突然發現這是一場騙局,但也有部份民眾埋怨總統,認為杜特蒂剝奪了他們的收入來源。Kapa-Community International Ministry(以下簡稱Kapa)創立於2015年,官方登記為篤信基督的宗教組織,只要成員「捐贈」一萬披索(折合台幣約6000元),Kapa承諾成員終身可以領到每月30%的驚人回報,聽到這裡,聰明的台灣人一定會說「這不就是老鼠會嗎?」但菲律賓人卻不這麼想,畢竟打著上帝的名號,增加了幾許合理性、合法性、信任感。創始人Joel Apolinario被視為「現代摩西」,幫助窮人擺脫經濟奴役,他們定期舉辦聚會和慈善活動,一起祈禱、擁護著創始人,根據報導指出,在一次約五萬人參加的聚會上,創始人搭乘私人直升機進場降落在人群中,華麗地在眾人尖叫聲中登場,在台灣應該只有近期的紫衣神教妙禪可以比擬。文:溫瑀婷 (在菲台商) 民答那峨島這兩天最火紅的新聞,莫過於Kapa-Community的創辦人Joel Apolinario被捕的消息了。
Kapa透過臉書不斷蔓延,越來越多鄰近城市的人爭相加入,貸款、借錢、變賣不動產,努力擠出現金來增加投資,最終據Kapa說法,他們的成員突破了500萬人。雖然Kapa關閉了,但民答那峨地區仍有10多個類似的組織持續運作,提供成員30%-400%的報酬,沒錯。
他在民答那峨一處僻靜的度假海灘被捕,警方圍捕他時,與他的23名保鑣發生激烈槍戰,最後逮捕他時,還起出了機槍、步槍、狙擊槍、火箭式手榴彈等共40多支槍砲,火力之強大,您可能以為他是某個擁槍自重的地方黑幫,但正好相反,他擁有一間號稱以慈善、幫助窮人為主的公司,擁護他的民眾稱他為「現代摩西」。同時,Kapa成員間也不時會流傳著組織的新訊息,例如組織買下了某礦產公司、某漁業公司,或是投資加密貨幣,他們深信這就是Kapa每月投資報酬的來源。菲律賓人對Kapa的深信不疑,很大一部分是宗教因素。據菲律賓國家調查局所收到的投訴,這樣的龐式騙局騙了當地居民24億披索(約新台幣14億),甚至傳出在組織關閉後,有人因為身無分文而輕生。
2019年六月,菲律賓總統杜特蒂公開的表示Kapa為一場騙局,下令終止,同時也凍結了負責人的資產和房屋,不過創始人夫婦早已帶著龐大現金消失無蹤。這個月放一萬、下個月拿四萬、下個月再拿四萬,筆者身邊有人加入數月後收手,炒了一波短線財富。Photo Credit: Shutterstock / 達志影像 新聞示意圖 低薪+不健全的金融環境=脆弱人心 故事說到這裡,對於受騙的菲律賓人雖然帶有一絲同情,但可憐之人必有可悲與可恨之處,細究菲律賓當地民情,就能夠體會為什麼他們這麼依賴Kapa。在民答那峨地區,人民日薪約為350~400披索(台幣210~240元),儘管菲律賓是周休一日,一個月的上班日數達到26天,但「右手領薪、左手花光」是相當普遍的現象,發薪日後一週吃幾次麥當勞是必要的(一個麥當勞套餐約105披索),開始上班一個月後換成iPhone手機是對自己的合理犒賞,於是在領薪後一週,發現自己可能活不到下次領薪日了,只好跟老闆預支薪水
論文口試委員除了林德昌,還有政治大學國際關係研究中心中國社會經濟研究所前所長趙甦成,以及擔任召集委員的現任東華大學副校長朱景鵬。《聯合報》報導,中山大上午今天上午則再次重申,若事證明確,會加快處理、縮短期程。
她強調,國民黨沒有缺席高雄市長補選一戰,在哪裡跌倒就在哪裡爬起來,更代表國民黨對高雄的責任,「沒有退選的問題,不僅是李眉蓁個人,而是整個國民黨在高雄的經營沒有退卻的空間」,也盼展現國民黨願意繼續深耕高雄的決心。另外中山大學校務會議通過的「碩、博士學位論文抄襲、代寫、舞弊處理原則」也沒有提到放棄學位的相關規定。
過程中李眉蓁多次落淚。《三立新聞》報導,李眉蓁今天中午12時,在展開24小時的馬拉松掃街宣傳前,對外發表聲明,表示對於個人在碩士班的論文引起討論深感遺憾,並說「年輕時的不察造成爭議,我對此道歉,我鄭重宣布,放棄中山大學在職碩士學位」,她表示也會向高雄市選舉委員會申請,選舉公報學歷欄內,刪除這項註記,期盼大家回歸市長補選的政見主軸。若抄襲屬實,經行政程序核定後,可撤銷畢業資格及學位。當時負責口試的朱景鵬接受《中央社》訪問時表示,「當時口試學生很多,事情久遠,對李眉蓁口試情形已無印象」,若有需要,願配合調查。學位能自行放棄嗎? 《蘋果日報》報導,碩博士生學位撤銷多依據《學位授予法》規範,若有抄襲、變造、由他人代寫等情事應予撤銷(第17條),但未規範自我放棄學位等狀況。但並未針對論文一事道歉。
作為中山學生,有替自己、學校,更是替未來的學弟妹保衛名聲的必要,因此發動公開連署。國民黨高雄市長補選參選人李眉蓁遭《鏡週刊》踢爆涉論文抄襲,扣除摘要、目錄及參考文獻後,有96%的內容都和臺北大學學生碩士論文一致,中山大學昨(22)日啟動學術倫理審查機制,李眉蓁的說明記者會僅開了1分鐘就結束,並點名日前也曾發生論文爭議的蔡英文總統稱「蔡總統回應,我就回應」,爭議持續延燒1天後,李眉蓁於今(23) 日中午宣布將放棄論文學位,並呼籲回歸正面選戰。
不過下午出席活動時則改口表示,因為選舉造成學校、老師困擾,她感到很抱歉。現在中山大學已經接獲檢舉,還是要依法進行調查,按照程序報到教育部,「只有撤銷沒有放棄」。
風波持續延燒一夜,包括蔡英文、李眉蓁的競選對手民進黨陳其邁、民眾黨吳益政等都出面呼籲李眉蓁應該出面說明清楚。元智大學校長吳志揚和私校工會理事長尤榮輝都表示,過去沒有聽過過自我放棄學位的狀況,且學位最高授予單位為教育部、等於是國家給予,不是當事人口頭說明想放棄就放棄。
4頁變成96%都抄襲,中山大學啟動審查 李眉蓁是中山大學大陸研究所碩士,民國97年發表碩論《台灣對中國大陸之貿易分析》,指導教授為中山大學中國與亞太區域研究所前所長林德昌。中山大學昨天表示,此案已進入學術倫理審查機制,社會科學院也成立審定委員會,將秉持公平、公正、客觀、明快原則,送校外專業領域公正學者審查,力求毋枉毋縱。他表示,抄襲程度如何得等待中山大學調查,一切尊重中山大學程序,他不宜多做評論,但如果調查需要都會配合。延伸閱讀: 李眉蓁抄襲事件:為什麼政治人物百忙之中非要拿個碩士學歷? 教授拼業績,學生揹黑鍋?台大論文造假徹查相關師生 新聞來源: 【獨家】【論文全抄鐵證曝光1】「4頁不算抄」是真的爆李眉蓁論文爽抄整本123頁(鏡傳媒) 論文96%抄的。
結果媒體記者持續查閱論文後,發現扣除摘要、目錄及參考文獻後,內容有96%的頁數涉嫌抄襲台北大學公共行政暨政策學系學生雷政儒碩士論文《兩岸經貿互動與台商投資之演變分析》。國民黨:沒有退選問題 昨天媒體報導後引發喧然大波,然而李眉蓁昨天中午召開記者會時,僅出面說明約短短1分鐘,她表示,蔡英文總統若回應,她就依照相同規格回應,甚至說「檢驗應該一視同仁,不分大總統、小市長,終於理解韓市長被鋪天蓋地抹黑的心情,及許崑源議長為何從17樓絕望墜樓的心境」暗指自己遭抹黑。
若指導教授失職,將移送教評會檢討,建立共識採更明確課責。若審定委員會認定違反學術倫理,最重將撤銷學位。
李彥秀表示,國民黨一開始就強調,尊重中山大學的調查,靜待調查結果,但也希望外界對於政治人物的學術倫理問題用一致的標準看待。她也說,李眉蓁已經登記、抽籤,後續針對整個事件的因應,黨部今天會跟競選團隊溝通,看如何解決。
《中央社》報導,發起的社會系大四學生黃柏翔說,由於李眉蓁畢業當年,台灣學界尚未啟用「論文原創性比對系統」,審查委員尚無法以科學工具防範抄襲,讓她躲過了審查,如今因其錯誤,讓中山飽受訕笑,且無悔意,將責任一併推卸當時負責口試的朱景鵬接受《中央社》訪問時表示,「當時口試學生很多,事情久遠,對李眉蓁口試情形已無印象」,若有需要,願配合調查。她強調,國民黨沒有缺席高雄市長補選一戰,在哪裡跌倒就在哪裡爬起來,更代表國民黨對高雄的責任,「沒有退選的問題,不僅是李眉蓁個人,而是整個國民黨在高雄的經營沒有退卻的空間」,也盼展現國民黨願意繼續深耕高雄的決心。若審定委員會認定違反學術倫理,最重將撤銷學位。
她也說,李眉蓁已經登記、抽籤,後續針對整個事件的因應,黨部今天會跟競選團隊溝通,看如何解決。學位能自行放棄嗎? 《蘋果日報》報導,碩博士生學位撤銷多依據《學位授予法》規範,若有抄襲、變造、由他人代寫等情事應予撤銷(第17條),但未規範自我放棄學位等狀況。
作為中山學生,有替自己、學校,更是替未來的學弟妹保衛名聲的必要,因此發動公開連署。但並未針對論文一事道歉。
若指導教授失職,將移送教評會檢討,建立共識採更明確課責。中山大學昨天表示,此案已進入學術倫理審查機制,社會科學院也成立審定委員會,將秉持公平、公正、客觀、明快原則,送校外專業領域公正學者審查,力求毋枉毋縱。